鄢(繁体字:鄢) 拼音: yān 注音:一ㄢ 异体字:傿漹
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鄢(18画)
简体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形声:从焉、阝声 可拆字为“焉 阝”
繁体部首: 阝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土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睿智,儒雅,高贵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GHGB 仓颉:MFNL 郑码:AIUY 中文电码:6768 区位码: 5919 四角号码: 17327
统一码:9122 笔顺编号: 1212115444452 笔顺读写:横竖横竖横横折捺捺捺捺折竖 鄢的笔顺 一丨一丨一一フ丶丶丶丶フ丨
汉语大字典
[①][yān][《廣韻》於乾切,平仙,影。][《廣韻》於幰切,上阮,影。][《廣韻》於建切,去願,影。]
(1)古国名。妘姓,在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为郑武公所灭,后改称鄢陵。
(2)古邑名。春秋楚国的别都。在今湖北省宜城县西南。
(3)古邑名。春秋莒邑。又名鄢陵。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境。
(4)水名。
(5)姓。春秋卫国有鄢武子,名肸。见《左传·哀公十六年》。
【廣韻】【韻會】於乾切【集韻】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焉。【說文】南郡縣名。
又【廣韻】【韻會】【正韻】於幰切【集韻】隱幰切,?音偃。地名。在鄭。
又【廣韻】【集韻】?於建切,音堰。地名,在楚。 【字彙補】《路史·國名紀》:鄢地有三,楚之鄢都,襄陽之宜城也。鄭伯克段于鄢,開封之鄢陵也。若穆叔如莒及鄢陵,則沂之安陵也。【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漢·地志》作?。【集韻】作傿,非。
又姓。
南郡縣。孝惠三年改名宜城。从邑焉聲。
南郡縣。孝惠三年改名宜城。从邑焉聲。於乾切
(鄢)南郡縣。孝惠三年改名宜城。南郡宜城、二志同。前志曰。宜城、故鄢。惠帝三年更名。按今湖北襄陽府宜城縣縣西南九里故鄢城、亦謂之宜城廢縣是也。左傳昭十三年。王沿夏。將欲入鄢。杜曰。夏、漢別名。順流爲沿。順漢水南至鄢也。秦昭襄王卄八年。白起攻楚取鄢鄧。二十九年。白起攻楚取郢爲南郡。高誘曰。秦兵出武關則臨鄢。下黔中則臨郢也。从邑。焉聲。於乾切。十四部。按釋文於建反。又於晩反。又按春秋經傳鄭伯克段于鄢、晉及楚鄭戰于鄢陵、說者謂潁川郡地也。前志作傿陵。
name of a district in Honan
鄢郢
《鄢》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鄢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