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襃字的意思

襃
拼音bāo
注音ㄅㄠ
部首衣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上中下
笔顺丶一ノフ一丨フ一一丨ノ丶ノフノ丶统一码8943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āo(ㄅㄠ)

⒈  同“褒”。

English

commend, honor, cite

襃(繁体字:襃)   拼音: bāo   异体字:裒裦褒闁

部首:衣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6画  康熙字典:襃(17画)

简体部首:衣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6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衣 呆”

繁体部首: 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安康,敏锐,儒雅之意   字体结构:上中下

五笔:YQGE   仓颉:YHDV   郑码:SRFR   中文电码:5979   区位码:   四角号码: 00732

统一码:8943   笔顺编号: 4135125112343534   笔顺读写:捺横撇折横竖折横横竖撇捺撇折撇捺   襃的笔顺 丶一ノフ一丨フ一一丨ノ丶ノフ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bāo][《廣韻》博毛切,平豪,幫。]亦作“褒1”。亦作“裦1”。亦作“裒3”。
(1)衣襟宽大。
(2)高大;广大。
(3)嘉奖;称赞。与“貶”相对。
(4)古代祭祀时的九拜之一。
(5)烹饪方法的一种。
(6)古国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勉县东南。
(7)古谷名。
(8)指周幽王后褒姒。
(9)姓。[②][póu][《集韻》蒲侯切,平矦,並。]同“裒1”。聚集。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毛切,報平聲。【玉篇】揚美也。【類篇】獎飾也。【公羊傳·隱元年】曷爲稱字,襃之也。【白虎通】人臣之義,莫不欲襃大其君,掩惡揚善也。 
又襃明,長襦也。【揚子·方言】襃明謂之袍。 
又大裾也。【前漢·雋不疑傳】襃衣博帶。 
又襃中,縣名。【晉書·地理志】屬漢中郡。 
又襃斜,谷名。【班固·西都賦】右界襃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襃斜谷,南口曰襃,北口曰斜。 
又姓。【通志·氏族略】襃氏,姒姓之國,禹之後也,今興元府襃城是其地。 
又音報。【周禮·春官·太祝】辨九?,八曰襃?。【註】鄭司農云:襃拜,今時持節拜是也。 
又【集韻】蒲侯切,音抔。聚也。 
又【韻補】襃美之襃亦叶音抔。【歐陽修銘】中充實,外譽優。見於言,帝所襃。 【說文】作?,俗作褒。【類篇】亦作?。【集韻】或作?,通作裒。

说文解字

衣博裾。从衣,?省聲。?,古文?。

衣博裾。从衣,省聲。,古文。博毛切

(襃)衣博裾。博裾謂大其袌囊也。漢書。褒衣大袑。謂大其衣絝之上也。引伸之爲凡大之偁。爲褒美。从衣。省聲。博毛切。古音在三部。作褒、作裒。古文

英语翻译

commend, honor, cite

带"襃"字的组词

没襃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