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筝字的意思

筝
拼音zhēng
注音ㄓㄥ
部首竹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上下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フフ一一丨统一码7B5D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ēng(ㄓㄥ)

⒈  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汉英互译

kite、zither

造字法

形声:从竹、争声

English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kite

筝(繁体字:筝)   拼音: zhēng  注音:ㄓㄥ   异体字:

部首: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12画  康熙字典:筝(14画)

简体部首:竹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2画   造字法:形声:从竹、争声 可拆字为“竹 争”

繁体部首: 竹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技巧和艺术的天赋、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TQVH   仓颉:HNSD   郑码:MRXB   中文电码:4620   区位码: 8361   四角号码: 88507

统一码:7b5d   笔顺编号: 314314355112   笔顺读写:撇横捺撇横捺撇折折横横竖   筝的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フフ一一丨

汉语大字典

[①][zhēng][《廣韻》側莖切,平耕,莊。]“箏1”的新字形。亦作“1”。拨弦乐器。形似瑟。传为秦时蒙恬所作。其弦数历代由五弦增至十二弦、十三弦、十六弦,现经改革,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康熙字典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音爭。【說文】鼓絃竹身樂也。【通典】箏,秦聲也。【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風俗通】箏,蒙恬所造。【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史記·樂書】唐有軋箏。【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風動成音,自諧宮商。【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爾雅·釋草】傅,橫木。【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说文解字

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

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側莖切

五弦筑身樂也。各本作弦竹身。不可通。今依太平御覽正。風俗通曰。箏、謹按樂記五弦筑身也。今幷梁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據此知古箏五弦。恬乃改十二弦。變形如瑟耳。魏晉以後。箏皆如瑟十二弦。唐至今十三弦。筑似箏、細項。古筑與箏相似、不同瑟也。言筑。身者、以見形如瑟者之非古也。言五弦筑身者、以見箏之弦少於筑也。宋書樂志改筑身爲瑟身。誤矣。从竹。筑本竹聲。故从竹。卽从筑省也。筑箏皆木爲之。爭聲。側莖切。十一部。

英语翻译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kite

筝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zhēng
<名>古代一种弦乐器。张衡《南都赋》:“弹~吹笙,更为新声。”

带"筝"字的组词

云筝 、人筝 、凤筝 、古筝 、哀筝 、放风筝 、断线风筝 、桓伊筝 、玉筝 、瑶筝 、秦筝 、秦筝赵瑟 、移筝 、筝人 、筝妓 、筝柱 、筝语 、筝阮 、筝雁 、线断风筝 、调筝 、轧筝 、银筝 、锦筝 、风筝 、鸣筝 、鸾筝 、鸿筝 、鼓筝

带"筝"字的成语

断线风筝 、线断风筝

《筝》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筝人 、筝妓 、筝柱 、筝语 、筝阮 、筝雁

《筝》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秦筝赵瑟

《筝》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云筝 、凤筝 、古筝 、吹云筝 、哀筝 、断线风筝 、桓伊筝 、玉筝 、瑶筝 、秦筝 、移筝 、线断风筝 、调筝 、轧筝 、银筝 、锦筝 、风筝 、鸣筝 、鸾筝 、鸿筝 、鼓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