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繁体字:旃) 拼音: zhān 注音:ㄓㄢ
部首: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旃(10画)
简体部首:方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形声 可拆字为“方(㫃) 丹”
繁体部首: 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安康,博学多才,自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YTMY 仓颉:YSOBY 郑码:SYQS 中文电码:2462 区位码: 7625 四角号码: 08247
统一码:65c3 笔顺编号: 4153313541 笔顺读写:捺横折撇撇横撇折捺横 旃的笔顺 丶一フノノ一ノフ丶一
汉语大字典
[①][zhān][《廣韻》諸延切,平仙,章。]亦作“旜1”。亦作“1”。亦作“1”。
(1)赤色、无饰、曲柄的旗。
(2)泛指旌旗。
(3)表彰。
(4)之,焉。
(5)通“氈”。
【唐韻】【集韻】【韻會】?諸延切,音饘。【說文】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旃。○按《周禮·春官》司常,今作旜。【爾雅·釋天】因章曰旃。【註】以帛練爲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釋名】旃,戰也。戰戰恭已而已也。三孤所建,象無事也。【左傳·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
又【博雅】旃,之也。【詩·魏風】上愼旃哉。【左傳·桓九年】虞公求旃。
又【小爾雅】旃,焉也。【詩·唐風】舍旃舍旃。【箋】旃之言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
又【史記·匈奴傳】被旃裘。【前漢·王褒傳】夫荷旃被毳者。
又【韻補】叶之人切。【陸雲·夏府君誄】廣命俊乂,惟弓與旃。震我聲敎,遇響惟殷。
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从㫃丹聲。《周禮》曰:“通帛爲旃。”旜:旃或从亶。
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从㫃丹聲。《周禮》曰:“通帛爲旃。”旜,旃或从亶。諸延切
(旃)旗曲柄也。漢田蚡傳曰。前堂羅鐘。列曲旃。蘇林云。禮、大夫立曲旃。曲旃、柄上曲也。按蘇林所據禮正與周禮司常孤卿建旜、大司馬帥都載旜合。帥都、遂大夫也。左傳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正謂大夫用旃也。庸風傳曰。干旄、大夫之旃。子虛賦。靡魚須之橈旃。張揖曰。以魚須爲柄。師古曰。橈旃卽曲旃也。所㠯旃表士衆。旃當爲展。以曡韵爲訓。聘禮曰。使者載旜。注云。載之者、所以表識其事也。及竟張旜誓。注云。張旜、明事在此國也。此與仲秋治兵載旜皆展表士衆之義。从㫃。丹聲。諸延切。十四部。叚借爲語助。如尙愼旃哉。傳曰旃、之也。周禮曰。通帛爲旃。司常職文。注云。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爾雅。因章曰旃。郭云。因絳帛之文章。不復畫之。
(旜)或从亶。亶聲也。周禮、禮經皆如此作。
silk banner with bent pole
zhān
①<名>赤色的曲柄旗。《汉书•田蚡传》:“立曲~。”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旜”。【又】泛指旌旗。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收功单于~。”
②“之焉”的合音。“之”是指代词,“焉”是语气词。杨恽《报孙会宗书》:“愿勉~,毋多谈。”
③<名>通“毡”。一种毛织物《盐铁论•论功》:“织柳为室,~席为盖。”
【旃檀】梵语译音,即檀香。
乙旃 、优旃 、使旃 、修旃 、勉旃 、尚慎旃哉 、广夏细旃 、张旃 、徂旃 、戎旃 、旃冕 、旃厦 、旃帐 、旃帛 、旃席 、旃弅 、旃戎 、旃斾 、旃旌 、旃檀 、旃檀佛像 、旃檀瑞像 、旃毳 、旃罗含 、旃罽 、旃羪 、旃茵 、旃荼罗 、旃蒙 、旃蒻 、旃衣 、旃裘 、旃褐 、旃车 、旆旃 、旌旃 、曲旃 、桡旃 、氎旃 、牛头旃檀 、白旃 、白旃檀 、细旃 、虹旃 、行旃 、迦旃邻提 、采旃 、阿旃陀石窟 、靡旃 、鸾旃
尚慎旃哉 、广夏细旃
《旃》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旃冕 、旃厦 、旃帐 、旃帛 、旃席 、旃廗 、旃弅 、旃戎 、旃斾 、旃旌 、旃檀 、旃檀佛像 、旃檀瑞像 、旃毳 、旃罗含 、旃罽 、旃羪 、旃茵 、旃荼罗 、旃蒙 、旃蒻 、旃衣 、旃裘 、旃褐 、旃车
《旃》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尚慎旃哉 、牛头旃檀 、白旃檀 、迦旃邻提 、阿旃陀石窟
《旃》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乙旃 、优旃 、使旃 、勉旃 、广夏细旃 、张旃 、徂旃 、戎旃 、旆旃 、旌旃 、曲旃 、桡旃 、氎旃 、画旃 、白旃 、细旃 、翆旃 、虹旃 、行旃 、采旃 、靡旃 、鸾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