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繁体字:兀) 拼音: wù 注音:ㄨˋ 异体字:㐳
部首:儿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3画 康熙字典:兀(3画)
简体部首:儿部 部外笔画:1画 总笔画:3画 造字法:会意 可拆字为“一 儿”
繁体部首: 儿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土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独立,睿智,清纯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GQV 仓颉:MU 郑码:GR 中文电码:0335 区位码: 5603 四角号码: 10212
统一码:5140 笔顺编号: 135 笔顺读写:横撇折 兀的笔顺 一ノフ
汉语大字典
[①][wù][《廣韻》五忽切,入没,疑。]“掘3”的被通假字。
(1)高耸貌。
(2)独立。
(3)谓独立貌。
(4)光秃。
(5)静止;使静止。
(6)无知貌。
(7)昏沉貌。
(8)仓促。
(9)断一足之称。引伸为斩,断。
(10)摇晃。
(11)仍,还。
(12)某些词的前缀。参见“兀誰”、“兀那”。[②][wū]见“兀2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杌。【說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
又刖足曰兀。【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無趾,兀者也。
又【柳宗元·晉問篇】乗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盪突硉兀。【註】危石也。
又兀兀,不動貌。【韓愈·進學解】常兀兀以窮年。
又【正韻】臬兀,不安也。亦作卼。【易·困卦】于臲卼。
又姓。【韻會】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
又【韻會】或作掘。【莊子·齊物論】掘若槁木。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讀若敻。茂陵有兀桑里。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讀若敻。茂陵有兀桑里。五忽切
(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儿各本作人。今正。一在儿上。高而平之意也。凡从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讀若夐。夐今韵在四十四諍。古音在元寒部。今韵十月者、元之人也。兀音同月。是以跀亦作。其平聲讀如涓。在十四部。今音五忽切。茂陵有兀桑里。地理志右扶風有茂陵縣。郡國志同。許多言鄉言亭。此言里者、葢周秦舊名。
to cut off the feet
wù
①<形>高而上平的样子。《复庵记》:“雷首之山苍然突~。”
②<形>山无草木,光秃秃的样子。《阿房宫赋》:“蜀山~,阿房出。”
③<形>不安的样子。皮日休《孤园寺》:“艇子小且~,缘湖荡白芷。”
【兀底】也作“兀的”。这;这个;这样。同“不”连用时表示反诘,相当于“这岂不”、“怎么不”。
【兀那】指示代词。那;那个。
【兀然】⒈仍然;还是。⒉昏沉的样子。
【兀自】⒈径自;公然。⒉还;仍然。
一六兀剌 、一溜兀剌 、乞留兀良 、仄兀 、倘兀歹 、傲兀 、兀令 、兀傲 、兀儿失温 、兀儿失温木嗹 、兀儿鼠 、兀兀 、兀兀淘淘 、兀兀秃秃 、兀兀穷年 、兀兀腾腾 、兀兀陶陶 、兀剌 、兀剌山 、兀剌赤 、兀卒 、兀地奴 、兀坐 、兀奡 、兀妔 、兀子 、兀寠 、兀尔 、兀山 、兀岸 、兀崖 、兀底 、兀底律 、兀庵 、兀得 、兀惹部 、兀擦 、兀斜 、兀日 、兀术 、兀楞楞 、兀欲 、兀然 、兀的 、兀硉 、兀秃 、兀突 、兀突突 、兀立 、兀者 、兀者卫 、兀者野人 、兀自 、兀臬 、兀臲 、兀舮 、兀良 、兀良合 、兀良合台 、兀良哈
兀兀穷年 、冥然兀坐 、腾腾兀兀 、陶陶兀兀
《兀》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兀傲 、兀兀 、兀兀淘淘 、兀兀穷年 、兀兀腾腾 、兀兀陶陶 、兀剌 、兀剌赤 、兀卒 、兀地奴 、兀坐 、兀奡 、兀妔 、兀子 、兀尔 、兀岸 、兀底 、兀底律 、兀得 、兀斜 、兀日 、兀楞楞 、兀然 、兀的 、兀硉 、兀秃 、兀突 、兀突突 、兀立 、兀者 、兀自 、兀臬 、兀臲 、兀舮 、兀良 、兀谁 、兀赤 、兀那 、兀颜 、兀首 、兀鹫
《兀》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一六兀剌 、一溜兀剌 、乞留兀良 、兀兀淘淘 、兀兀穷年 、兀兀腾腾 、兀兀陶陶 、冥然兀坐 、可兀的 、壹留兀渌 、尚兀自 、支兀另 、犹兀自 、珑珑兀兀 、突兀森郁 、腾腾兀兀 、赤留兀剌 、软兀剌 、醉兀兀 、陶陶兀兀 、静兀兀
《兀》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仄兀 、傲兀 、兀兀 、尚兀 、屹兀 、峷兀 、崒兀 、扫兀 、捽兀 、摇兀 、摧兀 、特兀 、珑珑兀兀 、睡兀 、硉兀 、突兀 、腾腾兀兀 、臬兀 、荡兀 、醉兀 、醉兀兀 、陶兀 、陶陶兀兀 、静兀兀 、飘兀 、马兀 、鹘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