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儋
〈动〉
(1) 担(擔)的古字。肩荷、用肩挑 [carry on a shoulder pole]
(2) 又如:儋石(容器名。儋容一石;一说二石为儋。也作担石,檐石);儋负(担负。肩挑背负);儋何(担荷。肩负责任)
(3) 抬。二人用肩扛 [carry by two persons]
◎ 儋
〈形〉
同“聸”。耳下垂 [big-ear]。如:儋耳(部族名。此部族俗习是雕刻颊皮,上连耳部,故得其名;又指一种耳垂式装饰品)
◎ 儋
〈名〉
(1) 古州名 [Dan prefecture]。汉置儋耳郡,唐改为儋州。民国设县。旧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县西北
(2) 儋县 [Dan county],在海南省的西北部。人口71万(1991年)
◎ 儋
〈量〉
儋(繁体字:儋) 拼音: dān,dàn 注音:ㄉㄢ ㄉㄢˋ
部首:亻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15画 康熙字典:儋(15画)
简体部首:亻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15画 造字法:形声:从亻、詹声 可拆字为“亻 詹”
繁体部首: 亻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清纯,安康,自信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WQDY 仓颉:ONCR 郑码:NROS 中文电码:0317 区位码: 5757 四角号码: 27261
统一码:510b 笔顺编号: 323513344111251 笔顺读写:撇竖撇折横撇撇捺捺横横横竖折横 儋的笔顺 ノ丨ノフ一ノノ丶丶一一一丨フ一
汉语大字典
[①][dān][《廣韻》都甘切,平談,端。]
(1)“擔”的古字。肩荷,肩挑。
(2)同“聸”。耳下垂。
(3)指儋耳。在今海南岛儋县。
(4)见“儋藍”。
(5)姓。三国吴有儋萌。见《三国志·吴志·薛综传》。[②][dàn][《集韻》都濫切,去闞,端。]
(1)同“甔”。石罌,一种小口大腹的陶器。
(2)“擔”的古字。
【唐韻】【集韻】【韻會】都甘切【正韻】都監切,?音擔。負荷也。
又儋耳,郡名。【前漢·武帝紀應劭註】儋耳者,大耳種也。其渠率耳垂肩三寸。唐立儋州,後爲昌化郡。今儋州屬廣東瓊州府。
又姓。周大夫儋翩。
又人名。司馬遷疑太史儋卽老耼。
又罃也。【揚子·方言】齊之東北,海岱之閒,罃謂之儋。【史記·貨殖傳】漿千儋。【註】一儋,兩罃也。【前漢·蒯通傳】守儋石之祿。【揚雄傳】家無儋石之儲。【註】儋平聲。【通雅】漢書一石爲石,再石爲儋,言人儋之也。 通作擔。別作?。
何也。从人詹聲。
何也。从人詹聲。都甘切
(儋)何也。儋俗作擔。古書或假檐爲之,疑又擔之誤耳。韋昭齊語注曰:背曰負,肩曰儋。任,抱也。何,揭也。按統言之則以肩以手以背以首皆得云儋也。从人詹聲。都甘切。八部。
a small jar; to bear a burden; a load of two
儋书 、儋何 、儋县 、儋崖 、儋石 、儋石之储 、儋耳 、儋耳翁 、儋舆 、儋蓝 、儋负 、家无儋石 、无儋石 、析圭儋爵 、负儋
儋石之储 、家无儋石 、析圭儋爵
《儋》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儋书 、儋何 、儋崖 、儋石 、儋石之储 、儋耳 、儋耳翁 、儋舆 、儋蓝 、儋负
《儋》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家无儋石 、无儋石 、析圭儋爵
《儋》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负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