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亁字的意思

亁
拼音qián
注音ㄑ一ㄢˊ
部首十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一丨丨フ一一一一丨ノ一フ统一码4E81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ián(ㄑ一ㄢˊ)

⒈  古同“乾1”。

English

dry; dried, as opposed to fresh

亁(繁体字:亁)   拼音: qián  注音:ㄑ一ㄢˊ

部首:十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2画  康熙字典:亁(11画)

简体部首:十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2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十 乞”

繁体部首: 十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成功,魅力,成功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FJFN   仓颉:JJON   郑码:EDMY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8417

统一码:4e81   笔顺编号: 122511112315   笔顺读写:横竖竖折横横横横竖撇横折   亁的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一丨ノ一フ

汉语大字典

[①][gān][《廣韻》古寒切,平寒,見。]亦作“乹1”。亦作“亁1”。亦作“漧1”。“干4”的繁体字。
(1)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使失去水分。
(2)不用水的。见“乾洗”、“乾浴”。
(3)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如饼干、葡萄干。
(4)空虚;竭尽。
(5)徒然,白白地。
(6)没来由。
(7)有名无实的;名义上的。
(8)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9)书法用语。谓行墨失去光泽。
(10)方言。当面说气话使人难堪。
(11)方言。慢待,冷落。[②][qián][《廣韻》渠焉切,平仙,羣。]亦作“乹2”。
(1)《易》卦名。八卦之一;又,六十四卦之一。
(2)阳。与“坤”相对。
(3)指天。
(4)指日,太阳。见“乾2曜”、“乾2坤”。
(5)指君王。
(6)指君位。
(7)指父亲。
(8)指丈夫。见“乾2綱”。
(9)指男性。
(10)刚健;自强不息。
(11)指马。
(12)指西北方位。
(13)指午后八至十时。
(14)姓。唐有乾彦思。

康熙字典

〔古文〕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焉切,音虔。易卦名。【程頤曰】以形體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本義】乾,健也。【釋名】乾,進也。行不息也。
又馬飾曰連乾。【顧況詩】金鞍玉勒錦連乾。
又姓。
又州名。古雍州地,唐置乾州。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干。燥也。【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乾矣。【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
又乾侯,地名。言其水常竭也。今廣平府成安縣,卽其地。【說文】作。
又桑乾,河名。卽濕水。【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
又東過涿鹿縣北,
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
又乾沒。【史記·張湯傳】始爲小吏乾沒。【註】言掩取貨利,沒爲已有,如水盡涸也。
又【韻補】叶渠巾切,音勤。【邯鄲淳受命述】治詠儒墨,納策公卿。昧旦孜孜,夕惕乾乾。叶下人。
又叶經天切,音堅。【韓愈詩】新葉大,瓏瓏晚花乾。靑天何寥寥,雨蝶飛翩翩。【註】乾,花色不潤也。

说文解字

上出也。从乙,乙,物之達也;倝聲。?:籒文乾。

上出也。从乙。乙,物之達也。倝聲。,籒文乾。渠焉切。又,古寒切〖注〗漧、,古文。

(乾)上出也。此乾字之本義也。自有文字以後,乃用爲卦名。而孔子釋之曰:健也。健之義生於上出。上出爲乾,下注則爲溼,故乾與溼相對。俗别其音,古無是也。从乙。乙,物之也。釋从乙之恉。物則上出矣。倝聲。倝者,日始出光倝倝也。然則形聲中有會意焉。渠焉切。又古寒切。十四部。

()籒文乾。葢籒文倝。故籒文朝,籒文乾皆从之。

英语翻译

dry; dried, as opposed to fresh